面对信息化时代,稍不注意就会脱轨,所以及时的补充知识才能让我们与时俱进,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墨魂新角色婉约派李清照曝光和的一篇文章,相信会给你带来较大的帮助!
为什么说李清照的风格是婉约低吟?李清照(1084—约1155),南宋著名文学家、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出身于一个书香仕宦之家。父亲李格非为礼部员外郎,是著名学者,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李清照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吟诗填词、琴棋书画做文章无所不能,少有诗名,以才女著称。当时有宋徽宗时宰相赵挺之子,太学生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李清照18岁嫁与赵明诚为妻。结婚后,夫妇情投意合,每日除唱和诗词而外,致力于收集和研究金石书画,整理校勘古籍,生活优裕,家庭幸福美满。44岁遭“靖康之变”,金兵入据中原,夫妻被迫渡淮南奔,所携图书文物,在乱离中散失殆尽。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在移知湖州途中突然病故。李清照颠沛流离,身染重疾,在病得“牛蚁不分”的情况下,右承奉郎张汝舟“强以同归”。但不到百日即行离异。她孑然一身辗转漂泊于杭州、越州、金华、临安一带,孤苦无依,整日里抑郁寡欢,以酒浇愁,在饱受国破家亡之痛的煎熬中,度过了不幸的晚年。
李清照以词名世,她高超的艺术成就,被人们推为宋代“婉约派”词家的宗主。她不仅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中超一流的女文学家。她的作品大多散佚,现有后人所辑《漱玉词》一卷,收词约60首。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期,词的内容、风格迥然有别。前期多为闺情词,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开创了词史上对女性内心世界真诚而深刻的自我描写,委婉细腻,清新活泼,饶有意趣。《如梦令》其一,是世人称道的名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人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通过主仆对话,十分形象地写出侍女对景物观察得粗疏,而大家闺秀、满腹文采的主人对事物变化。观察得是那么的精细,表现出闺中女性特有的细致、敏感、爱花、护花的浓烈感情。“绿肥红瘦”,前无古人,造语新奇,生动逼真。《醉花阴》写重阳思夫,更是千古绝妙好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上片写重阳时节的生活情景,突出一个“愁”字。下片写重阳时节的相思之情,突出一个“瘦”字。全词构成一种幽雅、清闲而孤独寂寞的境界。有记载说。当赵明诚看到妻子《醉花阴》词以后,在为爱妻的真情感动之余,突发奇想,要与爱妻比试文采。他谢客3天,足不出户,‘废寝忘食,填成15首(一说50阙)新词。然后把夫人的《醉花阴》词夹在中间,拿给好友陆德夫看。陆德夫鉴赏良久。最后评价认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最为绝佳。令赵明诚大为感叹。
后期的李清照,由于国破家亡,政治风险和饱经风霜的凄苦生活,使她的词一变前期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楚悲凉的音调。主要内容是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用来寄托对故土的思念,表达国破家亡的痛苦。代表名篇是《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建炎三年(1129)秋,赵明诚病逝,李清照时年46岁。此词以寻觅不得开篇,抚今追昔,表现女词人丧夫之后寡居的痛苦心情。一个“愁”字贯穿始终。上片用秋风、飞雁衬托自己的孤独凄凉;下片用秋雨、黄花渲染自己在愁苦中煎熬。情真语切,如泣如诉,集中地反映了李清照晚年的心态和词的风格。表面上看,李清照是在抒发个人不幸之愁,实质上,李清照的愁是与那个时代,与国家、民族危亡息息相关的。名篇《永遇乐》,则明显地把个人身世的变化,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了: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词人写南渡前后两次元宵佳节的不同感受,倾吐出国破家亡带来凄楚零落的情怀,表现出对国运的关切和忧愤。全篇用倒叙手法,上片写今,下片由昔到今。结句着笔淡放却情怀迫促,不仅有昔盛今衰之感,人乐我苦之悲,而且含有人醉我醒之意。宋末刘辰翁说:“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李清照在《永遇乐》表现出的爱国情思,感人至深。确是杰作。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宗主,独树一帜。婉约而不柔靡,清秀中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号为“易安体”。
易安体最主要的特点是女性成了抒情主人大梅诗意图公的主体,词中的女性形象就是女词人自己。李清照向整个社会敞开心扉,倾吐自己的欢乐、忧愁、痛苦和追求,描述自己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步履艰难的人生,充满了一种纯洁高雅的女性意识。李清照词的主调就是一个“愁”字。南渡之前是闺愁,离愁;南渡之后是思乡之愁,国破家亡的悲愁。李清照以其委曲细腻的笔法抒发婉曲细腻的愁思,不矜持,不忸怩作态,以真情写真境,自成一种风韵天然的境界。语言率真自然,清新雅丽,具有深厚的语言素养。加之严谨婉转和谐的韵律,足使李易安的词名噪一时,空前绝后。
李清照不仅词写得独树一帜,诗歌、散文也出手不凡。《和张文潜读中兴碑》、《送胡松年使金》、《打马赋乱辞》、《上兵部尚书胡公》等诗,都是披肝沥胆的爱国诗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恩项羽,不肯过江东。”则是铮铮铁骨的表现。《金石录后序》是李清照散文的名篇杰作。介绍了《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同时回忆她婚后30余年的忧患得失。反映出社会动乱毁灭文明的现实。语言优美动人,感情真挚,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史料价值。
李清照婉约诗的特点李清照词风婉约的特点1.善于抒情造境。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2.造语浅显新奇。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魂丽,富于表现力。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如“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
女词人李清照的后期作品介绍李清照的后期作品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素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擅长写词,《如梦令》、《醉花阴》等都是李清照词曲代表作品。李清照的词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前期和后期。李清照前期的词曲风格明快,吟唱出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李清照后期的词风压抑沉闷,抒发了自己离乡愁绪之苦。
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有《声声慢寻寻觅觅》、《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临江仙庭院深深几许》等。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她的词风多变,通过对景色和人物的描写和刻画,引发世人的深思。《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李清照后期的词曲经典作品,全词内容为:“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人在上阕通过描写“薄雾”、“愁云”、“瑞脑”、等意象突出了季节环境。秋天到了,词人感觉到窗外一片压抑愁闷的景象,生活在这样萧瑟沉闷的天气中,词人的心情也逐渐愁苦和抑郁。随后,词人写到了重阳佳节,借此节日来反衬出自己孤身一人的寂寥感。中秋佳节本该是家人赏菊喝酒团聚的日子,但今年的重阳佳节,只剩下词人孓然一人,心中不免有些孤苦和凄凉。下阕中,词人借上阕意象,抒发了自己思念丈夫思念亲人的心情。
李清照的词风
诗有诗的特点,词有词的风格,而李清照的词又有另一番独具一格的风格!她的《论词》里提出了“别是一家”的独特风格,她自己也是婉约派的一名代表,她的词全局上是以委婉、文雅和清风而著名。李清照的人生是坎坷的,但是她的词风却开创了词史上的新纪元。
李清照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生活就比较的富裕,而且见识也比较广泛,虽然那个时候是北宋的末期,整个社会都处于黑暗之中,可就是那个时候李清照开始了“别是一家”诗词的开端。前期的李清照的词风是以自然、脱俗为美,因为当时并没有受到任何的打击,当时她还针对性的对苏轼等人的诗词做出了评论。在这一段时间内,她的词属于轻松类型的,并没有过多的心理负担和压抑情感。
再后来李清照的公公因为政治的原因,给赵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那个时候的李清照的心里是孤独的,她心里对这个黑暗的时代充满了愤恨,所以写出来的词风都特别的具有讽刺性的意义。
当国家遭受到外敌入侵的时候,李清照的家里也遭受到了家破人亡的灭顶之灾,从此她就在流离的生活中度过,她此时的词开始透发着对时代的不满,含有一种凄凉的意味和一种无可奈何的氛围。后来她的丈夫在途中病死,这更是对她的一种打击,让她产生了绝望之情,从此她的词风开始转变为忧愁、思念和凄凉。
从而得出李清照的词风是根据她本人的人生挫折而改变的。无论怎么样,她始终是一位值得人们尊敬的女词人。
李清照和秦桧的关系
史载,南宋时期的一代奸相秦桧没有后代,他的儿子秦熺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而是秦桧的夫人王氏保养的。秦桧有个私生子,叫林一飞,他本来想把这个儿子认祖归宗,但碍于他夫人的权威,却始终不敢如愿。但是,秦桧可是诛杀岳飞的枭雄,怎么会如此害怕他的老婆王氏呢?那个王氏又是何许人也?
王氏,在史书上没有留下姓名。但她是北宋时期著名宰相王珪的孙女,早年就嫁给秦桧。秦桧出生于1090年,李清照出生于1084年,比秦桧大四岁,所以,王珪的女儿王氏应该比李清照小六年以上。而巧合的是,王氏的父亲王仲山,还生了另外一个女儿,也是他的第一个女儿,俗话说就是长女,嫁给了李格非。李格非和王仲山的女儿,也就是李格非的王氏,生了一个女儿,便是李清照。关系看上去很复杂,但是总结成一句,李清照基本上就是秦桧的老婆王氏的表姐妹,也就是秦桧的表姐妹。按照年龄推论,一般情况下,李清照是秦桧的表姐没有错。
之后李清照改嫁张汝州,但是张汝州并不像她的前夫赵明诚一样,他动不动就对李清照拳脚相加。李清照觉得很委屈,她向朝廷上告,张汝州的.官职是靠行贿得来的。但是张汝州既然是个官,关系网自然不一般。李清照必须面对的是张汝州的那一大批在朝在野当官的朋友。他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只能找官员亲戚帮忙。但是她却一直没有找到秦桧和她的表姐王氏,她找的亲戚是兵部侍郎諅崇礼。所以由此可见,秦桧虽然和李清照沾亲带故,但是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很亲近。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6年),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约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主要作品
词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点绛唇·寂寞深闺》、《点绛唇·蹴罢秋千》、《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浣溪沙·小院闲窗春己深》、《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临江仙·梅》、《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瑞鹧鸪·双银杏》、《长寿乐·南昌生日》、《行香子·天与秋光》、《行香子·草际鸣蛩》、《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殢人娇·後亭梅花开有感》、《满庭芳·小阁藏春》、《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诗
《浯溪中兴碑诗》、《皇帝阁春帖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
文
《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
世人评价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李清照是什么朝代词人他是什么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说一下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资料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今属山东)人,婉约派代表词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崇宁二年(1103),明诚出仕,矢志撰述以访求、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金石录》一书。大观元年(1107),蔡京复相,挺之卒。蔡京以挺之为元祐大臣所荐,为庇元祐「奸党」,追夺所赠官。明诚、清照夫妇因此屏居青州(今山东益都)乡里十年。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诚起知莱州(今山东掖县),此后又自莱移淄。靖康之难后。明诚奔母丧南下,知江宁府,清照载书至建康。建炎三年,赵明诚卒。离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随亦入浙,经台、嵊、黄岩,从御舟海道至温州,复至越州,衢州,于绍兴二年(1132)赴杭州。绍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绍兴中,以《金石录》表上于朝。卒年约七十馀。善属文,于诗尤工。《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传。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创“易安体”,为宋词大家。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四库提要》)
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明诚自愧勿如。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正易安作也。(《词苑丛谈》)
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白雨斋词话》)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同上书)
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携隐。(赵明诚)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诗人,亦称“一代词宗”
世人皆知李清照工诗能文,尤善填词,殊不知她还能作画,其《琵琶行图》直到明朝还被人收藏,而且她对当时流行的各种游戏也十分精通,玩起来游刃有余。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管制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三、代表作品
词:《武陵春》、《醉花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尤早》、《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等。
诗:《浯溪中兴碑诗》、《乌江》、《皇帝阁春帖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等。
文:《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等。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生平介绍导语: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作者生平:
家世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颠离漂泊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岁。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是年三月赵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今南京市),南下奔丧。八月,起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北方局势愈来愈紧张,李清照着手整理遴选收藏准备南下:“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屡减去, 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金石录后序》)十二月,青州兵变,杀郡守曾孝序,青州剩余书册被焚。(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曾这样记载此事:“青州故第,尚锁书册用屋十余间,期明年再具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此处文字当因在传抄中或夺或衍而臻误。史实应为“青州兵变”。)
当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行至镇江时,正遇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续资治通鉴》卷一0一),而李清照却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
主要作品: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直斋书录解题》载《漱玉集》1卷,“别本”分5卷。黄升《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都久已不传。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四印斋本有《漱玉词》1卷,李文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最多。但其中所收词多有赝品。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历代评价:
胡适: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个女文豪,名清照,号易安居干。……李清照少年时即负文学的盛名,她的词更是传诵一时的。她的词可惜现存的不多,(有王氏四印斋刻本),但我们知道她是最会做白话词的。例如:《一剪梅》(略),《添字采桑子·芭蕉》(略),最有名的自然是他的《声声慢》(略),这种白话词真是绝妙的`文学,怪不得她在当日影响了许多人。李清照虽生于北宋,到南渡时,她已是50岁的老妇人了。但她对于北宋的大词家,二晏、欧阳、苏、秦、黄一一都表示不满意。(《国语文学史》))
吕思勉:北宋女词人,则有李易安。……夫妇皆擅学问,长诗文,精金石,诚一代之才媛也。易安诗笔稍弱,词则极婉秀,且亦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者,实倚声之正宗,非徒以闺阁见称也。(《宋代文学》)
胡怀琛:在北宋末再有一个著名的女词人名叫李清照,她的《漱玉词》,在文学界里是极有名的。她的佳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尤为人所称道。(《中国文学史概要》)
罗根泽:词是文学,也是音乐……女词人李易安《论词》,都是偏于以音乐的观点立论,虽然也不忽视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
容肇祖: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有天才的女子,她论词对于北宋诸大家,多有不满,可见她的眼光之锐敏。她的词在当日很受人崇敬,如辛弃疾有时自称“效李易安体”。可见她的影响;(《中国文学史大纲》)
刘大杰:李清照是南渡前后的女词人,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她是遵守着词的一切规律而创作的。她一面重视音律,精炼字句;同时,她的词富于真实的性情与生活的表现。她生逢国变、家破人亡,她的笔下,虽没有直接反映现实,但我们要知道她丈夫的死,她的流浪贫穷,她改嫁事件的受冤,都是那个乱离时代、封建社会直接给她的迫害。她正是当日一个受难者的代表;她的生活情感,也正是当日无数难民的生活情感。(《中国文学发展史》)
朱东润: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有《漱玉词》五卷,今存一卷。词格抗轶周柳,其论词之言,见于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林庚:北宋的词坛,虽然充满了慢词的势力,却依然以小令为主。而结束这北宋词坛的一位作家,便是李清照。……中国女作家中,能够在文学史上占一席地的,这是唯一的一个人了。词原是女性美的描写,她正是能够完成那自我表现的,她生活的时代虽在北宋南宋之间,而她的作风竟是完全北宋的。她不愿意随着当时一般的潮流,而专意于小令的吟咏,这在词坛上更觉重要。她的名作象《醉花阴》(略),《如梦令》(略)。至于佳句象“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都是脍炙人口的。然而整个词坛的趋势,已完全走向慢调,小令此后正如绝句,只成为诗人们偶然的点缀。诗词的命运,似乎不可避免的,都走上了同一的途径。(《中国文学史》)
墨魂新角色婉约派李清照曝光是很多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理解和现实的冲突方面,也同样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关注我们,为您服务,是我们的荣幸!
评论列表 (0)